毛泽东家乡修灌区,仅用10月就完工,主席直到去世也不给它题字
从湘潭乘汽车到韶山,距韶山冲15公里处,在这条蜿蜒起伏的公路上,不远处有一条近300米长的渡槽,近了,“韶山银河”4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就是著名的韶山灌区工程银田寺渡槽——人们称它是韶山的南大门。“韶山银河”这4个字是在1978年,由其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题的,而这个地方原来是留给毛泽东的,究竟韶山是主席的家乡,为家乡的利民大工程题字,在韶山人甚至湖南省委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韶山虽是毛泽东的家乡,造就了一批批优秀革命同志,但它也是湖南有名的穷地方。韶山和它周围的双峰、湘乡、湘潭、宁乡、望城等7个县市,都属于丘陵地形,全年雨量漫衍不匀称,经常“旱季旱死,涝季涝死”。
从1644年到1949年,300多年间,平均每10年就一次大旱灾,民谣称:“走的洋(扬)灰路,种的望天田”,农作物的收成,都是看天用饭。开国以后,韶山人一批又一批的前往北京,向毛泽东反映着家乡的穷与苦,毛泽东一直秉持着自己是国家的主席,不是毛家的主席,家乡的难题只能由当地政府解决,不能由他出头的原则。他从没有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老乡、朋侪谋私利,但却又在自己的稿费中千般节约,想着措施救济老家人,给这个亲戚寄点钱,给谁人老乡寄点物,这都成了毛泽东的常态,只管如此,老家人的穷仍没能从基础上解决。
究竟在以农业为主的韶山地域,农民过着“看天用饭”的日子,粮食收成要想获得保证,就必须解决浇灌问题。图|韶山灌区工程陈列馆为了改变这个现状,1950年头,湖南省政府组织了一批专家勘探队,观察了韶山和它周围的双峰、湘乡、湘潭、宁乡、望城等几个县的水文状况,准备修建一个大型的浇灌工程,这对于一直缺水的韶山地域是一个大利好。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水府庙水库和水府庙灌区工程,但到1960年时,由于国家经济难题,这个工程被迫全面停工。1964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韶山灌区工程再次启动,并更名为涟水渠道工程。这一年4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这之前,他先在长沙呆了20多天,其时湖南省委书记张化平,另有详细卖力灌区工程的华国锋等人主动向毛泽东汇报了进度,并请求毛泽东为家乡的这一庞大工程题字。
对于找毛泽东题字的人,一般情况下,毛泽东都是努力满足,特别在是水利工程这一块,毛泽东险些是必题。如:“十三陵水库”、“一定要根治海河”、“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等,这些题字、题词都是应水利工程部相关卖力人的要求题的。图|毛泽东为“十三陵水库”题字然而,当韶山灌区工程卖力人去请毛泽东题字时,毛泽东却稀有地拒绝了,毛泽东望着张平化和华国锋等人,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要灵了再写。”毛泽东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主席什么意思呢,是督促、是推动、是不信任。
无论主席出于何意拒绝,在湖南省委看来,他们一定要做出一点结果来,让主席看看。为此,设计总工程师龙五道和上官能领导省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及全省技术主干250人,实地走访了70多个公社,召开了150多次观察座谈会,会见了200多位老农和干部,终于将最终的浇灌面积设定为100万亩。
因为是在毛泽东的家乡修建,农民们对毛泽东、刘少奇这两个“主席”的家乡的感受自然差别于其他地方,在工地招工时,许多农民都自愿来报名。其时有一个叫戴冬桂女青年,已经准备完婚了,也到来了灌区工程,为了不延长婚期,她母亲先后到工地上催了她5次回去完婚,对她说:“完婚是终身大事,选定的日子、择定的时辰,改不得。”她却对母亲说:“省委决议明年3月通水,这也是铁定的日子,误不得,误了就要影响几县人民的生发生活。”为此,她5次推迟了自己的婚期,除了戴冬桂外,其时另有一个69岁的老人贺桂华由于年事大 ,多次到工地上来面试,都被拒绝了。
而他说:“我年龄这么大了,还不为社会主义出把力,以后就没有时机了。”图|毛泽东在韶山人看来,灌区工程不仅是改变韶山黎民看天用饭的大工程,也是毛主席家乡的大事,做好这个工程,也是给毛主席脸上增光。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黎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而韶山的灌区工程也是如此。在灌区工地上,民工资助当地黎民搞生产、搞劳动,当地村民们主动将家里的衡宇腾出来,给民工住。
其时,工地上有8万人住的衡宇都是当地黎民主动腾出来的,也为灌区工程节约了很大一笔工棚费。在大家齐头共建的热情下,1966年4月,韶山灌区工程通水了,6月正式竣工,韶山灌区工程从开始1965年7月动工到通水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堪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在竣工通水仪式上,张平化异常兴奋,即兴赋诗:众志比城坚,人民力胜天。
且看韶麓下,涟上又飞涟;奇迹人间创,天河地下行。其时,各级向导在干渠上的26座渡槽、10处隧洞都题名、题字。陶铸在韶山灌区洋潭引水坝题字,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飞涟灌万顷渡槽题字,而“三湘分流”,主要浇灌湘乡、湘潭、宁乡三个地域,通向毛泽东故宅——韶山和刘少奇故宅——花明楼的则是由王首道题写。
图|“三湘分流”渡槽最后,把有韶山南大门之称的银田寺的渡槽留给了毛泽东。第一次请毛泽东题字时,主席说要灵了再写,现在“灵了“,工程也修完了,这下主席一定会题字了。
当湖南省委信心满满地再次向毛泽东提出这一要求时,毛泽东却摇了摇头,徐徐地说:“要高产了才算。”自从韶山灌区投入使用以后,灌区农业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从1966年的亩产240斤,提高到820斤,到1988年时,到达 了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元。这个灌区总投入12112万元,而其中国家投资约4000万,而其余8112万元均来自地方自筹,整个灌区只用了5.4年就全部收回了投资,而世界同级的水利工程,最快的也要5.7年。
韶山灌区最终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高产,然而毛泽东直到去世,也没有为韶山灌区题字,直到1978年华国锋在银田寺渡槽上题上“韶山银河”四个字,才算为韶山灌区工程画上了一个句号。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喧笑山坡。昔日在你脚下走,目前从你头上过。
这是当年韶山民工汤忠武为韶山灌区写下诗,现在,韶山灌区工程依旧在发挥碰上它的作用,不禁让人想起毛泽东那句诗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果毛泽东在天有灵,知道韶山灌区的庞大成就,一定会浅笑九泉吧!而毛泽东两次拒绝题字,也留下了许多推测。
毛泽东作为韶山人,他一定知道以韶山为中心,并以之命名的灌区工程的意义,从小我私家情感上来讲,他是希望家乡有一个这样的大工程的,但从理智上来讲,他又能感受出“韶山灌区”工程显着有着他作为首脑人物的影子,甚至是早期韶山打造“主席家乡”宣传手刺的延续。可是对于地方上兴修水利这种热情,他不能阻止,但对于小我私家题字来讲,他却不想去做,毛泽东一是直很是重视小我私家影响力的,这一点从他从倒霉用自己权力为自己的亲友谋一寸利,就可以看出,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乡沾国家的光。对于韶山灌区工程,毛泽东拒绝题字或许有点太刻意避嫌,但在看待老家韶山冲上,在许多人看来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自开国以来,毛泽东故宅开始对外开放,一批又一批的毛泽东崇敬者,来到了毛泽东故宅上屋场,他们都想去看看这个造就了中国伟人的降生地。图|毛泽东故宅就连其时的苏联“老年老”都摆设了摄影师勃拉斯科夫团队来韶山,拍摄风物纪录片。这种空前的盛况也让韶山人以为这里以后肯定会接待更多的中外客人,而上屋场这个又破又旧的样子,怎么能行呢。
韶山的路欠好走,闭塞的韶山冲、只有一条供贫苦农民推独轮木车运柴、抬轿子送富人的羊肠小道,民间有“羊肠小道无人行,有女莫嫁韶山冲”之说。而经由几十年的风雨,毛泽东故宅上屋场早已破烂不堪,这怎么能用来接待游客呢?乡里人也想趁着这个时机,好好地将这里修缮一下,特别是通往上屋场那窄窄的山间小道,应该修一条与外面世界相连的大道。
乡民们将这个想法一层层报到县里,而此时,县里也正在为日益增多的观光游客所困扰,两方想的都是同一件事,于是将这个想法报到了湘潭市里,很快这个想法就获得了批准。于是,县政府派人到韶山举行勘探,准备修一条由湘潭到韶山的公路,同时还决议在韶山冲的上屋场和南岸之间的稻田处,重建一栋大屋子取代已显破败的“故宅"。其时,恰好遇到毛岸英回老家,遵毛泽东的嘱咐,毛岸英在离韶山冲30公里的银田便下马步行,效果没走几步,就摔了一跤,这条门路的难走,也让前来观光的人吃不少苦头。
图|1950年,毛岸英回韶山探望父老乡亲乡里人也想就此事询问一下毛岸英的意见,对毛岸英说:“现在来韶山观光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我们韶山冒得一条好路,真是苦煞了外地的观众。未来主席回家乡也欠好办,坐轿子不象话,骑马又不适合他老人家身份。
修条公路一举多得,岸英,你看呢?”按说作为主席老家的韶山冲上屋场,自然应该好好宣传,作为一张手刺来重点打造,老家人也可以沾沾主席的光。而毛岸英却说:“修公路固然是件好事,北方许多村子都通汽车,运进运出,简直利便,有利生发生活。但若是为了我父亲回来利便,那是不会同意的。
现在又是春荒之际,很多多少人家没有饭吃,再修公路,乡亲们就更没法过日子了,能不能推迟一些时候呢?"想了想,他继续说:“修公路要少占田,少拆屋。至于重新盖一栋屋子,父亲肯定不会同意,我也阻挡,只要检验下,上屋场还是好住的,父亲回老家,若是住上屋场、不是很好吗?”这年秋天,湘潭县政府,开始着手配合韶山乡政府、在上屋场和南岸私塾之间的稻田处,为毛泽东制作一栋大瓦房,并已打好屋基,备好质料;毛岸英回北京后,将此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不久,毛泽东又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关于修缮故宅的文章。毛泽东对此事很是地生气。
他先是让秘书去相识此事,确定确有其事后,毛泽东给其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以及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子恢写了封信,要求停止修房修路。克诚、首道并告子恢同志:听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举行在我的家乡为我修建一所衡宇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刻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毛泽东 1950年9月20日韶山冲有多闭塞,路对于这个小山村有多重要,毛泽东自然清楚,从这里挑一担米去湘潭城里,要结结实实走了一天的路,经常脚底都要磨出血泡。对于世世代代都是在田里劳动的韶山人民来讲,修一条马路太有须要了,但穷又让这条路成了奢望。
当初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就曾说到,以后农民翻身了,韶山会有自己的公路,到那时“清早坐汽车去湘潭买肉,还可以赶回来吃早饭”。而如今,20多年已往了,韶山翻身的时机终于来了,现在政府出钱修路,这对于韶山冲的人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作为韶山人的毛泽东自然也希望乡亲们能拥有一条大马路。
但在毛泽东看来,这修路的钱是不是韶山人自己筹的呢,如果不是自己的能力修的,而是由政府拨钱,那这里就有“特别”之嫌了。毛泽东不能容许家乡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究竟那时国家新建,老黎民还都处于水深火热中,在这时,为韶山老家特意修这么一条公路,而且一路上还要拆屋、占田、毁地,这是一件很是不应该的事。图|毛泽东在韶山老家如果这次这条路修了,韶山人就会有一种一荣俱荣的想法,于是在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写了上面这一封停止为韶山修路的信。
由于毛泽东的态度坚决,湖南省委收到信后,不得不停了修路工程。但修建韶山公路,对于韶山人来始终是有益的事,最终在家乡人民的再三请求下,毛泽东终于允许修路,但同时他又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修路不得占良田;第二:不得拆民房;第三:不得毁宅兆。就这样,韶山公路终于在1951年头得以动工,一听说主席同意修路了,沿线的农民都自发地来到工地,其时,挖一立方土的人为是3斤大米,凿一立方石头才15斤大米,而且锄头、笼箕、扁担、铁锤、钢钎等工具全部自备,损坏不赔。
纵然条件如此苛刻,但为了修通通往毛主席家的公路,农民们都劲头十足,这年5月,公路就全线竣工通车了。图|毛泽东在韶山老家但由于其时毛泽东对这条公路提出了三点修建要求,所以这条公路修通以后,却是弯多,路窄,坡陡,从七里铺到韶山冲,全长不足30公里,巨细弯道有好几十处,路基最宽处仅为6.5米,有的地方仅4.5米,路面还全是沙石的,整条路上,除了两座原有的石拱桥外,其余的全部是暂时性木桥。
而海内外无数游客正是踏着这条浅易的公路前往毛泽东的故宅观光。凭据《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的报道,2月3日到5日,仅3天时间内,已有200多个单元职工,近3000人前往主席故宅观光,湘潭汽车站天天开三、四次加班车,才委曲满足了游客的要求。就是这样的一条浅易的公路,竟然一直维持了13年之久,随着毛泽东声望的日益增加,前往韶山的人越来越多,车流也越来越大,老旧公路早已不能负荷。终于,在1963年冬,潭韶市对原有公路作了适当的降坡、拉直、加宽,铺装沥青,桥粱革新,直至1965年竣工。
湘潭市政府也知道,毛主席是绝不会同意为这条公路破格修建的,所以再次修建时,这条路仍然只是四级公路的尺度。直到1992年,为迎接毛泽东百周年诞辰,这条公路才再次拓宽、到达国家二级公路的尺度。毛泽东一生中,拒绝过无数为他歌功颂德的事,对自己的亲人,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他一直坚持绝不为亲人搞“特权”;而另一方面,他又不停地用自己的稿费救济他们。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他从不为已谋私;但作为亲人、朋侪毛泽东,他却倾尽了自己的所有。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家乡,修,灌区,仅用,10月,ror体育app官网登入,就,完工,主席
本文来源:ror体育-www.hyiev.com